4月9至11日,歡樂港灣藝術計劃三日談活動圓滿舉行。此次藝術論壇為歡樂港灣藝術計劃系列活動之一,歡樂港灣藝術計劃由華僑城深西集團\酒店集團、深圳歡樂港灣主辦,上啟藝術承辦,策展人楊勇,結合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海洋與大陸、城市與自然邊際的環境優勢,做出場地特定介入,邀請國內外藝術家與建筑師在地創作的10組公共藝術作品。連續三天的藝術論壇,共邀請近40位活躍于海內外文化藝術現場的藝術家、設計師、建筑師、策展人及城市管理者,相聚于歡樂港灣。在這一親近自然的城市公共空間中,嘉賓們以跨界思維探索公共藝術與城市生活的無限可能。
活動現場
開放性論壇激發空間的多維度想象
一連三日,論壇以演講與對談的形式展開,在歡樂港灣藝術計劃策展人楊勇的主持下,來自不同學科及文化背景的講者將討論的邊界一再拓展。
活動現場
“公共藝術構建通往多重未來的入口”為主題,論壇首日邀請了13位嘉賓進行主題分享,從藝術創作及實踐的角度分享自己的創作與城市生活的關系。他們分別是:藝術家王魯炎;教授級高級規劃師、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榮遠;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胡斌;作家、藝術評論人周婉京;藝術家張心一;跨媒介藝術家、網絡表演研究者藍梓雁;室內設計師、景觀設計師、藝術家、畫廊主楊森博;祥山美術館副館長郭赟;藝術家李燎;飛地CEO/藝術總監全榮花;深圳湯樺建筑設計事務所創意總監湯孟禪,美國參展藝術家勞拉?博爾斯?福(Laura Boles Faw)、阿斯瑪·卡茲米(Asma Kazmi)。
活動現場
論壇第二日,主題“城市公園為記錄和反應的空間”則邀請了12位嘉賓圍繞城市公園的研究,探討藝術作品與城市漫游空間如何緊密連接。他們分別是:建筑評論家、策展人,有方空間合伙人史建;中山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/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/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原;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館長顏為昕;和美術館執行館長卲舒;設計互聯副館長趙蓉;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、深圳大學副教授鐘波濤;Onelab 主持建筑師、建筑公園創始合伙人周一;UV Architecture合伙人、美國建筑師協會會員李甫;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設計實驗室執行總監劉思;Studio 10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周實;美國藝術家三木優子(Masako Miki);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高級策展人、當代藝術部主管陳暢(Abby Chen)。
活動現場
論壇第三日,以“交織的邊際——不設限跨學科討論”出發,13位嘉賓進行跨學科分享,探討如何延展邊界,生長出屬于此地的人文生態,他們分別是:藝術家胡介鳴;源計劃創始合伙人、主持建筑師何健翔;藝術家李邦耀;趣城工作室創始人/主持設計師、深港城市\建筑雙城雙年展(UABB)學術委員會主任、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張宇星;字在品牌創始人劉美松;澳門藝術博物館策展人吳方洲;筑博設計執行首席建筑師、筑博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師馮果川;深圳市雅昌藝術中心總經理、理事會秘書長肖偉文;新媒體藝術家陳雄偉;元新建城創始人阮文韜;《打邊爐》創辦人、主編鐘剛;日本犬吠工作室創辦人/主持建筑師塚本由晴;共感地景創作主持建筑師陳宣誠。
活動現場
主題分享與對談結束后,以世界音樂與新媒體表演回應論壇主題,對音樂空間進行張力的極限挑戰,表達歡樂港灣的活力因子。
在各領域學者專家們的對話交流中,透過公共藝術凝聚城市空間的精神價值,提高歡樂港灣周邊社群對藝術的參與性和互動性,提升了公共空間的人文藝術品質。此次歡樂港灣藝術計劃“三日談”,以歡樂港灣這一新的城市空間為原點,豐富了觀眾對此地的想象,實現了藝術與知識的 “在地性”相遇。
以藝術之力探索城市與生活的無限可能
活動現場
“三日談”作為歡樂港灣藝術計劃的收官活動,帶領大眾走近公共藝術,不僅僅是空間體驗和感知,更是突破想象的邊際,讓游客對城市空間產生多維度的理解。
歡樂港灣藝術計劃自開幕以來,在四個多月的時間中,多次舉辦藝術家共創工作坊,新媒體音樂表演、沉浸式戲劇表演、藝術主題論壇等多樣的文化活動,打造多元豐富的人文生活空間,用藝術定義現代生活,暢想公共藝術與城市生活的無限可能。
*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宣傳文章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